深入社区结对办实事 走进群众普法解难题

——我院“乔法官工作室”为民服务志愿团深入社区开展活动??

为持续深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切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院党组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审判团队的全力配合下,我院“乔法官工作室”吸纳优秀青年干警组建为民服务志愿团队,并与共和新路街道签署党建共建协议,依托共和新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普法宣传,以专业、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解答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推进法律服务贴合实际、贴近群众、贴紧基层。目前,“乔法官工作室”为民服务志愿团队已开展4期为民服务活动,服务群众500余人次,法官们专业的释法说理、热情的服务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深入开展调研,把办实事的难点找准。在我院召开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第一次开门纳谏座谈会上,共和新路街道代表提出希望我院青年法官能够经常深入所属居委会提供法律咨询,帮助社区群众解答涉法难题。院党组高度重视,并积极回应群众需求,迅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114日,应我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谷开文邀请,共和新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董瑜一行来我院调研座谈,参观了诉讼服务中心、“乔法官工作室”等场所。双方就结对中遇到的难点以及调研中发现的困点逐一梳理,商讨制定后续工作推进表,形成倒逼机制与问题清单,稳步推动重难点工作的落实,为后续进一步深化共建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按院党组部署要求,结合共和新街道意见建议,“乔法官工作室”为民服务志愿团队赴共和新街道与社区干部群众深入沟通,了解民情民意;期间,为民服务志愿团队的青年法官深入居民“家门口”倾听心声,及时梳理归纳社区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和需求期盼,制定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详细计划表,有序推动“乔法官工作室”在社区扎根。

二、回应群众需求,把办实事的队伍建强。院党组对为民服务志愿团队提出三点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帮助解决群众的难事烦心事,播撒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种子,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员践行者;要坚持以专业为底色,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让人民群众获得专业指引,留下公正印象;要坚持以实践为课堂,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不断提升司法实务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机关党委向全院发出倡议,鼓励全院青年干警积极参加“乔法官工作室”为民服务志愿团队。不到半天时间,全院30个审判团队就有60余名优秀青年法官和法官助理踊跃报名,他们将每月定期深入社区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政治部集中两个半天时间,召集为民服务志愿团队成员进行专题培训。乔蓓华法官以“新时代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精神”为题授课,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邀请社区干部介绍民情民意,围绕“怎样了解群众、如何服务群众”组织讨论并实训演练,号召青年干警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社区办实事解难题。

三、线上线下联动,把办实事的措施压实。坚持“一对一”结对,增强普法精准性。由于共和新街道内新旧社区混杂,不同社区群众对法律需求的差异较大。老旧小区居民平均年龄大,对分家析产等话题更感兴趣,而新建社区的居民多为上班族,更加关注涉及物业服务的法律知识。对此,为民服务团队结合街道实际,25个服务小队对口25个居委会结对普法。25个服务小队积极探索“菜单式”服务方式,为所在社区群众“量身定制”普法大餐,做到因人普法、因事释法,避免了普法过程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坚持面对面互动、屏对屏答疑,让普法“触手可及”,拉近与群众距离。青年干警走下审判台、深入居民区,将法言法语转化为口语表达,耐心普法细致答疑,增进距离消弭误解,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出实效。以公众号“乔法官说法”和留言平台“袁月全信箱”为依托,我院向群众提供全天候的留言咨询以及每月的在线互动交流,为居民和法律间搭建“桥梁”、答疑解惑,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