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0日,我院举办《司法的使命与担当——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案例萃编》新书发布暨赠书活动,上海市教委高等教育处相关负责人、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合作高校代表出席。活动由我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吴寅飞主持。 吴寅飞主任介绍了书籍编撰情况及主要特点。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与我院郭伟清院长为高校学生代表赠书。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杨颉、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许中缘、华东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胡玉鸿、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曹薇薇、上海二中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王晓梅围绕参与书籍编著的经验体会及法院与院校共同开展法治人才培养开展访谈交流。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围绕院校合作提出三方面希望,开好一门课,是院校创新协同育人的开端,为推进法学课程体系改革开好局。此前,华东政法大学与上海二中院司法实务专家联合开发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诠释与司法实践》实践课程,作为学校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课程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双方在创新协同育人上做了有益的尝试,也为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夯实了基础。编好一本书,是院校加强合作共建的承继,为推进法学理论革新起好步。《司法的使命与担当——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案例萃编》是华东政法大学与上海二中院共同主编完成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既是对上海二中院的优秀案例加以遴选、提炼,又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课提供了辅助教材。实现了院校双方的资源互补、资源共享,促使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研究迈上了新的台阶。建好一个基地,是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未来,为培养涉外法治人才谋好篇。上海高院与华东政法大学联合设立“涉外实务实训基地”,上海 二中院作为首批挂牌的法院之一,承担着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共同任务。下一步,希望通过基地建设,联合打造高校与法院共建共管的协同实践育人机制,不断推进院校合作深度融合新模式。 郭伟清院长就院校合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大教学与实务融合力度。为贯彻落实两办《意见》和上海高院“1+23”院校合作部署要求,上海二中院与各合作院校共同探索完善人才合作培养体系。一方面,坚持做好实习法官助理接收、带教工作。2024年共有118名学生来院实习。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法学院校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组建“至正·讲师团”,先后与华政、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联合设立实务课程,并选派资深法官到北大进行实务授课。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教学活动16次,参与师生5000余名。今后,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教学环节的合作,推出更多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实务课程。加强教材环节的合作,将法治实践的最新动态和生动案例写进教材,更好反映法治实践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需求。加强实习环节的合作,为实习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案件办理的机会,让他们可以近距离观察法律在现实中的运行。二是以典型案例为抓手,加大理论与审判交流力度。近年来,上海二中院举办的论坛、研讨会,发布的典型案例手册,都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支持。2024年下半年,上海二中院举办的两期“至正·理论实务同行”刑事审判研讨会中,就有29名来自各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与公检法代表、律师代表一道,针对实践中观点不一的案例进行讨论。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能深度参与到二中院的审判工作中来,为依法裁判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助力典型案例中所表达的裁判意见成为社会公众的共识。三是以多元解纷为新战场,加大院校与法院合作力度。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是关键一环。法院与法学院校在其中深化合作,无疑有利于发挥双方的优势,共同提高矛盾纠纷解决的质量和效率。希望双方通过联合调解、专家咨询等方式,共同推进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下一步,上海二中院将邀请高校专家学者参与社区巡回审判和基层服务点工作,更好赋能基层治理;邀请高校专家学者参与调解员培训,提高特邀调解员队伍实质解纷的能力水平;依托高校师资开展新型劳动关系、互联网侵权等新热点的实证研究,为相关案件纠纷化解提供前沿理论思考和优化解决路径;联合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推动社会治理关口前移。(文:政治部 图:夏佳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