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须知
一、当事人享有哪些诉讼权利?

  1、委托代理人进行诉讼;
  2、申请回避;
  3、进行辩论;
  4、提起上诉;
  5、在诉讼中原告可申请对被告具体行政行为停止执行;
  6、原告有放弃、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申请撤诉的权利。被告有变更或撤销自己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但无权提起反诉;
  7.可向证人、鉴定人和勘验人员发问;
  8、可查阅庭审材料;
  9、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证据或财产保全措施的权利。

二、当事人承担哪些诉讼义务?


l、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应遵守诉讼秩序,服从法庭的指挥,尊重对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实施妨碍诉讼的行为。
2、当事人应自觉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

三、案件级别管辖有哪些规定?

依照法律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l、不服海关处理的案件;
  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但以县级人民政府名义办理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案件除外);
  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4、其他法律规定的案件。

四、案件管辖还有哪些规定?

  1、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4、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五、受案范围有哪些?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
  1、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罚款、警告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
  3、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行政许可的其他决定不服的;
  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5、对征收、征用决定及其补偿决定不服的;
  6、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7、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
  8、认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
  9、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10、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
  11、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协议的;
  12、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13、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六、不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有哪些规定?

  l、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5、不符合行政诉讼法第49条规定的;
  6、超过法定起诉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
  7、错列被告且拒绝变更的;
  8、未按照法律规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为诉讼行为的;
  9、未按照法律规定、法规规定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
  10、重复起诉的;
  11、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再行起诉的;
  12、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明显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13、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的;
  14、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诉条件的。

七、提起诉讼的法定条件有哪些?

  l、原告是符合行政诉讼法第25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八、法院如何受理当事人的起诉?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7日内不能决定是否受理的,应当先予立案;受理后经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
  受诉人民法院在7日内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的,起诉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诉或者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予受理;受理后可以移交或者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理,也可以自行审理。
  前三款规定的期限,从受诉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之日起计算;因起诉状内容欠缺而责令补正的,从人民法院收到补正材料之日起计算。

九、起诉期限有何规定?

  1、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
  5、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十、哪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l、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
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
  2、原告对下列事项承担举证责任:
    (1)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
    (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3)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
    (4)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

十一、何种情况下法院可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

  l、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2、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裁定停止执行;
  3、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十二、法院如何开庭审理案件?

  l、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者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
  2、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3、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判决;
    (1)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
    (2)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A、主要证据不足的;
    B、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C、违反法定程序的;
    D、超越职权的;
    E、滥用职权的;
    (3)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4)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1)起诉被告不作为理由不能成立的;
    (2)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的;
    (3)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变化需要变更或者废止的;
    (4)其他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情形。
  5、人民法院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不适宜判决维持或者驳回诉讼请求的,可以作出确认其合法或者有效的判决。

十三、提出上诉的期限为多少日?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十四、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如何处理?

  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裁定;
  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3、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当事人对重审案件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

十五、行政案件审理期限如何规定?

  一审判决应当在六个月内作出,二审判决应当在三个月内作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